2008年那年启远网 ,一部电视剧火了。
不仅火遍大江南北,还让一个“妈妈专业户”从配角熬成了主角。
她叫萨日娜。演的是“文他娘”,一个不识字、却疼儿子入骨的东北母亲。
她一句话不多,但眼神一瞪,全剧安静。
谁也没想到,演技这么炸裂的她,曾因为长得“不够好看”,被导演一句话赶出剧组。
她回家当了六年家庭主妇,靠老公一个人养活。
如今她站在奖台上,三获白玉兰,拿下飞天、金鹰,成了实打实的“国民妈妈”。
展开剩余90%但这一路,她到底熬了多少年?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?
一、从草原走来,她想当演员,却没人支持
萨日娜出生在内蒙古,一片草原广袤的地方。
她家不是普通人家,父亲是国家一级导演,母亲是编剧,两人都在内蒙古话剧团。
从小她就被抱到剧场里,看父母演戏,听后台念台词,耳濡目染之下,她早早地就下定决心——我要当演员。
但她父亲却是第一个反对的。不是不懂行,而是太懂行。
他说她“外形不行,吃不了演员这碗饭”。
偏偏她不信邪,1985年,一头扎进上海戏剧学院,还是自己考进去的。
和班里的“童星”同学比起来,她一没经验,二没资源,可就一个字:拼。
演女流氓,她真抽烟呛得眼泪直流;演农村妇女,她亲自去地头体验生活。
她成了全班出了名的“戏疯子”。
大学四年,她几乎没谈过恋爱,除了晚上背剧本,就是在排练厅。
她是真想成为一个好演员。可真到了毕业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二、爱上同学潘军,结婚只花了258元,婚后却长期分居
大学里,她唯一的放松就是谈恋爱。
她的男友叫潘军,和她一样是中戏同学,阳光、憨厚,也喜欢表演。
可这段感情也不顺。潘军因为视力问题中途退学,成了“旁听生”。
为了帮他留下来,萨日娜咬着牙和他搭档毕业作品,天天通宵排练,演出时把台词一字不漏地背出来,只为给潘军争取一个名额。
后来两人双双进了总政话剧团。1989年,没车没房没存款,他们还是结婚了。
彩礼只有一个床垫、一枚便宜戒指,总共258元。她父母气得差点没出席婚礼,她却一脸坚定。
“我认定他了,不图他钱。”
婚后没几年启远网 ,他们被单位分到不同城市。潘军在北京,她在外地剧组,常年分居。
日子过得清苦,但感情没变,信件来来回回,成了那时候最甜的陪伴。
可生活的考验,并不止这些。
三、六年无戏演,天天待家里,靠丈夫撑起整个家
毕业之后,萨日娜本以为自己能大展拳脚。可她刚进圈,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。
去剧组试戏,导演看都没看演技,先挑长相:“你不行,脸太大。”“怎么长得这么难看?”
甚至还有人直接撂话:“别来了,白白浪费时间。”
她愣住了。
小时候明明总被夸漂亮,如今却成了阻碍。一次次被拒,一次次回家。
有段时间,她连出门的勇气都没了。干脆待在家里做饭洗衣服,成了家庭主妇。
整整六年。丈夫潘军一边演戏,一边赚钱养家,从来没嫌弃过她。
他知道,这不是她的本意。可他也等不下去了。
一天晚上,潘军看着一脸沮丧的萨日娜,突然爆发:“我娶的是演员,不是保姆!”
那一吼,把萨日娜从梦里吼醒了。她想起来,自己当初,是为什么进的上戏。
她站起来拍了桌子:“行,我不演女主,我就去演妈妈,演土的、老的,只要能演,我都行!”
她重新振作了。机会,也终于来了。
四、《牛玉琴的树》成转折,08年一剧成名
1995年,一个关于治沙的电视剧筹备开拍。剧组挑女主,挑了大半年没人合适。
萨日娜毛遂自荐,导演说:“这戏苦,真能吃苦就来。”
她收拾包,连夜赶到陕西农村。一个月,天天住土房、吃玉米糁、刮风天里跑大漠。
回来时她晒得乌黑,连耳朵缝里都是沙。
导演看到她那一身“土气”,当场拍板:“就是她了!”
《牛玉琴的树》一播出,口碑爆了。她也凭这部戏,第一次进了奖项名单。
从此以后,母亲、农村妇女、朴实女人,成了她的“专属标签”。
再后来,她拍了《大染坊》《有爱就有家》,演技被业内夸到爆。
直到2008年,《闯关东》横空出世。她演“文他娘”,一句台词都能让人泪奔。
这一年,她拿下飞天奖、金鹰奖双料视后。
一个“被骂丑”的女人,终于让全国观众记住了她的名字。
五、红了之后,丈夫成“煮夫”,女儿却一度疏远
事业火了,问题也随之而来。女儿出生后,夫妻俩要有一个人退后。
潘军没犹豫。他选择退出舞台,在家带娃、照顾父母。
“她已经熬了太久,该轮到我支持她。”
而萨日娜,也没辜负他的成全。她的戏越来越多,奖越来越重,角色也越来越丰富。
可这也让她和女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。
女儿曾经说:“我朋友都说我是单亲。”那一刻,萨日娜哭了。
她知道,自己亏欠孩子太多。
于是开始调整节奏。拍戏再忙,也回家陪女儿。带她进组,陪她学习,做她最坚强的后盾。
她开始学着做母亲,而不是演员。母女关系慢慢缓和,感情也越来越亲近。
生活终于回到了一个平衡点。
六、从“没人要”到“白玉兰常客”,她靠实力封神
从26岁出道,到30多岁被认可,萨日娜走得太难。
但她从不炒作、不上热搜、不玩流量。靠的全是演技。
她在《人世间》里的“周母”,哭戏一层层推进,把观众看得泪崩。
她在《北上》里演“马奶奶”,戏不多,却全是精华。
她一笑,观众觉得亲切;她一皱眉,就像自家长辈。没有一句废话,没有一个多余动作。
真正的“老戏骨”,就是站在那里,就能把你带进角色。
她拿过白玉兰奖三次提名,两次夺魁,还拿下金鹰、飞天。
但她从不摆架子,也不谈“演技秘籍”。一句话总结她的表演——“真实”。
她不是那种长得惊艳的人。可她能把角色演到观众心里。
演妈妈像妈妈,演奶奶像奶奶,演谁像谁。角色千面,人却专一。
她不靠脸,她靠的是一身骨子里的敬业和笃定。
如今,萨日娜已经是“国民妈妈”的代名词。
她还活跃在荧幕上,接戏、演剧、拿奖,步伐稳健。
她不喧哗,不浮夸,只安安静静地把每一场戏演好。
她证明了一件事:真正的演员,不需要惊艳出场,但一定能在落幕前赢得掌声。
她说,梦想这东西,选了就得走到底。
因为每一次熬过去的孤独,都会变成以后舞台上的光。
愿每一个还在坚持的人启远网 ,都能像萨日娜一样,慢慢来,不怕晚。
发布于:河南省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